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妨对乌镇百年茶馆的命运作两种设想:一是像对待文物一样将老茶馆保护起来。既然茶客多数是附近二三里地的农民,而且一半以上是邻县吴兴人,那么,西大街居民的搬迁不会对西栅头200多名茶客产生多大影响。只要仍然每杯茶7角至1元钱,只要西栅头景区不收茶客的门票费。二是老茶馆最终因西大街的搬迁而"无可奈何花落去"。没有西大街800多户居民也就没了集市,而许多茶客就是*西栅头做些自产自销的农产品生意赚回早茶钱的。那么,能否让茶客们做些旅游工艺品生意呢?恐怕也不行,茶客们喝早茶之时正值游客们酣游梦乡之际。再说,让每天喝1元钱早茶的茶客,到哪去筹集资金铺底做工艺品生意呢。

  离拆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西栅头茶馆泡了几十年的茶客们照常三四点钟进茶馆,一泡就是大半天。在这些被命运摆布了大半辈子的老茶客脸上,你找不到“惜别”的神情。他们只是淡淡地告诉你,附近永兴村已经在造茶馆了,以后农村人到那里去喝茶,街上人喝茶居委会会管的。

  似乎没有人能够阻止这样一个“悖论”发生:让西大街的老茶馆为古镇旅游开发让路。然而让路的恰恰是古镇“活”的风景。在跨入21世纪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乌镇曾先后接纳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摄影家数百人前去西栅头拍摄茶馆。

  其实,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

  但愿,本文不是乌镇百年茶馆最后的挽歌。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阿姆斯特丹:这里是男人的天堂
·下一篇文章:尼罗河:一半给生者一半给死者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rjtt.com/news/story/071281647501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