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艳宏 郝素文 来源于: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选登
课题名称: 幼教师资职后培训的标准、模式与课程研究
课题 编 号: 2011—YB—348
课题负责人: 冯艳宏 郝素文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发展需要:
专家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改革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随着时代的前进,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增加,教师不仅需要职前培养,还需要职后培训,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接受教育。这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一种要求。
滨州市位于山东的东北部,地理位置偏僻,土地盐碱程度较重,属于欠发达地区,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县、乡一级专业幼儿教师的数量不足、综合素质较差,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随着《国十条》的颁布和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市社区、企业、乡镇、村办幼儿园的增多,幼教师资更加供不应求,导致基层幼儿园非专业人员从教者增多。乡镇幼儿教师和转岗教师亟待培训,民办园幼儿教师的素质令人担忧,幼教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需要提升,对职后幼教师资的培训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研究意义:
通过职后培训,教师可以补充新的知识,学习先进的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发展多种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巩固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提高职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使我市学前教育事业能够得到快速、稳定的长期均衡发展,根据形势需要,针对我市学前教育现状实际,我们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宗旨,将管理水平高、教研能力强、保教质量优,集优良的管理与精干的师资队伍于一体的省市“十佳”幼儿园,实验、示范幼儿园,按照管理、教育、教学、保育等领域进行资源整合,作为我市师资培训的主力军,层层辐射,对全市幼儿园的师资进行拉网式培训,全面提升其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探讨出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职后幼教师资培训的有效模式。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一)课题界定
1、培训的标准与模式
职前培养:实践证明,新教师在职前培训中形成的职业认识、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技能是以后职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重要前提。
滨州学院和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学生,是未来滨州市各县区幼儿教师的主要资源。在校学生由于学校学制的安排,理论掌握多,实践经验少,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切己的体察,工作后往往力不从心,对环境创设、班级管理、家长工作不知所措,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师职责,影响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鉴于此,在实施本课题对职后幼教师资进行培训的同时,结合学院的理论教学,超前谋略,实时对准幼师进行相应的幼儿常规组织和教育教学实践岗前指导,使学生入职后能够尽快进入角色胜任教师工作。
职后培训:职后培训是指幼儿园教师入职以后接受非学历专业再教育和提高自身文化综合素养的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包含很多内容和各种形式,根据我市一线教师实情,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处于不同层面(村级、乡镇、县级)和不同阶段(新教师、带班教师、骨干教师、老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通过前期问卷调查、根据需求分析、确立培训主题,精心设置培训课程、效果反思等系列有效措施,设计相应培训方案,制定相应的标准,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采取与实际相符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内容的聚焦度,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加强过程性评价,强化培训后的监控指导,开发培训资源库,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建立分类、分段培训模式,形成适用的培训模式方略。
2、课程研究:职后培训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它是职前培养的延续,是入职教育的提高。课程设置一要瞻前,与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相衔接;二要顾后,根据职后教师不同阶段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培训目标,保持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培训既要立足于当前幼儿园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幼儿教师未来的发展;对教育理论的讲授要和教学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注意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根据教师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强调培训过程中教、学、研、用相结合,突出前瞻性、创造性、针对性、实效性。
“保教并重”是幼儿园的教育方针,保育员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日本在重视幼儿教师职后培养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对保育员的培训, 开设了不同于幼儿教师培养的保育专门课程,保育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日本幼儿教育质量世界领先,与其对保育员质量的重视也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的同时,另外还要安排对保育员保育教育、护理工作、卫生保健等工作的培训。
(二)理论依据
1、国家教育政策: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
2、教师教育理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高质量的教育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源于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结合幼儿生长的生理特点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幼儿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智力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艺术活动素质。
三、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1、国内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国各地的一些教育职能部门和相关院校根据当地需要也开始重视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如园本培训、参与式培训、大型研讨培训、特色主题培训等。培训内容基本呈现了教育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提高、新课程方案介绍等多元化趋势。
2、国外信息: 相对于我国而言,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对教师的职后培训。日本幼儿教育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举国上下对幼儿教育, 尤其是对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高度重视。如:以新教师上岗为起点,划分培训对象层次,并依对象层次确定前后衔接的目标层次序列的培养模式,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作为提高教师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组织实施。美国、英国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业务素养,则更加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学习,利用大学和高等学府的资源并通过系列措施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3、我国目前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国职后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基本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师范院校负责,由于培训者均是院校老师,对基层幼儿园的情况缺乏了解,其广度和深度不能满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同地域环境、不同专业特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教师统一接受相同的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缺乏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效果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另一种是由行政主管单位负责组织,较多的只是考虑当前的形式和任务,请专家搞场讲座,主观随意性大,缺乏长期系统的课程设置规划。通识培训课程较多,针对不同类别,不同个体老师开设的课程较少,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忽视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功利化倾向突出,偏重培训的经济效益,难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对于一个地区集中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优势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职前幼师指导培养、职后师资全面培训、教师资源统筹安排、综合利用、方位互补的系统管理,尤其是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培训的有效模式还不多见,且极少有可操作借鉴的研究资料。
国内外教师培训的系列相关研究,为我们进行《职后幼教师资培训的标准、模式与课程研究》的课题实施,特别是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幼教师资培训的有效模式的探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参考和指导借鉴价值。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前教育研究会联合各县区,组织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成立地方专家团队,资源共享,为全市幼教服务。
2、运用分层调研,层层辐射,按序培训的形式,形成职前培养、上岗适应和在职提高一条龙。
3、形成便于管理,易于操作,能提高不同层次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网络式培训管理模式。
4、以期在全市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适应形势发展的幼儿教师队伍,促进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快速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首先要从职业道德培养、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开始;然后再分层、分类进行相关业务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怎样做好家长工作方面的培养。
2、与滨州学院和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联合,组织学生定期进园见、实习,幼儿园骨干教师根据学院课程安排,查漏补缺,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教学实践讲座。使入职后的幼儿教师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尽快适应工作,取得最佳的效果。
3、开展教育问题专题调研、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专题反思、专题观摩、专题培训、上行实习、下行送教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与实践反思,促进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升与专业成长。
4、进一步探索研究系统的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同层面幼教师资的培训模式和课程方案。利用各方面的教育合力,开发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有机结合,层层递进,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一体化的师资培训帮带管理体系。
(三)研究的方法
接受职后培训的教师都是在职的从业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工学矛盾突出。传统的培训模式是接受培训的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培训,灵活性、机动性不够,教师参加培训的成本偏高(交通、食宿、往返时间),场地受限,人数偏少。诸多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鉴于此,拟采用以下方法:前期采用调查研究,根据对各县区调研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培训计划;中期采用比较研究,对各县区的培训通过网上研讨,效果比较,调整下一步的培训方案;后期采用经验推广,综合交流,形成模式。整个课题实施以行动研究为主,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为量化尺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准备、组织阶段
调查分析,制定计划。以研究会和幼教办联合管理研究的名义,成立以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滨州市实验幼儿园为龙头,由各县区学前教育科科长和市直示范幼儿园园长为负责人的课题中心研究组,县区、乡镇组建幼儿教育教研中心研究小组。
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采用教师资源网络式综合利用的措施,将市直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和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按管理和教学特色划分领域,根据不同县区园所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协管帮教。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普及实施阶段
综合培训,送教下乡。将课题组成员按照各自的管理及教学特色组成送教下乡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在全市各县区进行巡回送教。拟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围绕一个教学活动的展示,结合活动所在的主题,运用相关理论和《纲要》新理念,对该活动的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活动流程以及生成活动的延伸进行全方位剖析。第二种是单纯的各领域教学活动观摩;第三种是针对幼儿园相关业务技能进行分类培训;第四种是幼儿园管理 及教育教学专题交流讲座。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深化实施阶段
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课题全面铺开的基础上,及时收集县乡基层幼儿园的反馈建议,趁热打铁,课题组骨干成员分批支教,深入一线;对于县区、乡镇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小学转岗教师以及非师范类人员分批到市实验园、示范园和县实验园进行跟班代培,就幼儿园的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环境创设、游戏活动以及家长工作的开展进行双向研讨,全方位给予具体指导。对于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理论支持、专业指导。
第四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总结交流阶段
总结反思,资料整理。召开市直和各县区子课题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会议,交流经验,查找问题,研讨反思。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课题评审要求和总结情况,各县区子课题组分别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组织整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准备结题。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1、课题实施的各级研究报告。(总课题组、县区子课题组)
2、征集相关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参与教师)
3、形成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方案集锦
4、职后幼教师资培训的标准与模式
5、职后幼教师资培训课程集锦
6、教师感悟集锦
成果形式:文本、光盘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一)参与人员
1、课题负责人冯艳宏为滨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滨州市实验幼儿园业务园长,山东省特级教师,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滨州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参与主持过“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国家和省市级5项课题。编著的《幼儿“诗画”教学》入选教育部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第一辑,主编、参编幼儿教材和相关读物6套,发表文章“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给幼儿园教师的建议”十几篇,多次受邀在全国和省市研讨会上讲座交流,并被选前往青海支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进行巡回培训。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
2、课题行政负责人郝素文是滨州市教育局幼教科科长,负责全市的学前教育组织和管理工作,滨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起草、推动人,具有多年的学前教育组织管理经验。全面负责课题实施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3、课题组成员由市学前教育研究会领导成员和常务理事组成,各县区学前教育科科长曾是基层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负责各县区课题培训的实施组织协调工作。
4、参与课题研究实施的成员均是从事管理及教育教学多年的园长和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管理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根据课题培训计划需要,负责到各县区、乡镇送教下乡、协管帮教。
(二)专家指导团队
本课题研究特邀在促进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幼教师资专业培训领域经验丰富的领导与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队进行及时的跟踪调研与课题指导,并提供相应培训专家的引荐,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邀领导与专家有:王春英(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方明(山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李海燕(山东教育社《幼教园地》主编)、张国庆(山东省学前教育网主任)、王晓丽(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副主任)等。
(三)已有经验
市教育局幼教科联合学前教育研究会已组织开展了系列送教下乡、公开课观摩、优质课评选、园本特色展示、教材及技能培训、论文及活动设计评选、幼儿读物编写、联谊园拉手等多项基础性工作,课题组成员有一定的培训工作经验。
(四)依托滨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站,及时上传课题实施计划,供各县区老师们了解,以便提前做好安排;及时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县区幼儿园的相关信息。做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形成研讨、培训、应用一条龙,达到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之目的。
(五)经费保障
经费自筹:参与培训研究的实验、示范幼儿园联合提供经费支持。
下一篇: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