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高适委托郭子仪去营救李白。李白和郭子仪互救的故事,源于唐代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文》,后来经《警世通言》《今古奇观》等大肆演绎,在民间广为流传。不过学界普遍认为故事不可信。

  对李白伸出援手的,确信的有御史中丞宋若思、江南宣慰使崔涣和宰相张镐。李白出狱后,加入宋若思幕府,不久遭到流放。究其原因,在于他经手写了两篇表章,不合时宜地建议肃宗迁都金陵,放弃北方。

  高适此时在忙什么?安史之乱,最为惨烈的一战,正是发生在三人同游的睢阳。张巡、许远以6800人死守睢阳,两人均和高适有深交。平定永王之乱后,高适一直忙于四处修书搬救兵,但包括宋若思在内的周边唐军纷纷按兵不动。等到高适同张镐一起率军抵达睢阳时,睢阳已陷落三日。

  士人风气分南北

  自汉末南北分裂,士人之风气随之也有南北之分。

  《隋书》记魏征所论唐代士人文化的南北差异:“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唐初提倡儒学,但唐太宗偏好东晋书法、六朝诗歌,与他诗文唱和的大多是南人。开元时期,唐玄宗还是儒道并举,到了天宝年间,便一心享乐,追求长生,愈发倾心道教。在翰林院侍诏中,有相当一批道士。李白带有蜀中道家的习气和做派,正是在此背景下,被唐玄宗召入翰林院的。

  李白的朋友圈,大多出自南方。在蜀中,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当属隐士赵蕤。其著有《长短经》,属于纵横家一派学说,对李白影响很大。李白动辄有游说人主、立谈知我、直取卿相之志,可谓先秦游士纵横之遗风。再如蜀中的陈子昂、荆楚的孟浩然和吴越之地的贺知章、张旭,才是李白深交。

  李白之所以选择站队永王,也和永王幕中招揽了大批荆楚人士有关。

  显然,高适和李白有地域差。与李白相比,高适和杜甫的友谊,倒是“交情老更深”。

  杜甫是河南人,杜家是当地望族,晋代名将杜预之后。高适和杜甫同为北人,家世相近,自梁宋之游后,也一直保持诗文唱酬。高赠杜诗现存2首,高适至蜀中任职,对杜甫给予不少照顾,其作《人日寄杜二拾遗》,以“愧尔东南西北人”喻杜甫,是高适五十岁后,为数不多的真情之作。清代洪亮吉曾说:“高常侍之于杜浣花,……始可谓之诗文知己。”李白和高适,谈不上知交。(五柳七)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丝绸之路上,1400多年前的“世博会”

下一篇大夏河上桥梁知多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