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专家为孩子们献上爱眼“锦囊”:幼儿阶段、小学阶段是绝好的护眼时期,这两个阶段抓好了,以后再发生近视的几率会大大降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定要达到2小时以上,才会起到很好预防近视的作用。

  幼儿阶段的“远视储备”非常宝贵

  市四院视光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范丽英称,新生儿眼球较小,眼轴长度并未达到成人水平,此时新生儿的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也称为“远视储备”。随着生长发育,眼睛的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时间变长、负荷变重,长此以往导致孩子远视储备过早消耗,最终导致近视等问题出现。远视储备是“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所以为孩子保留合适的远视储备非常重要。

  幼儿阶段的远视储备非常宝贵,此时开始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就可以为小学阶段不近视争取空间。小学阶段课业负担尚轻,也是绝好的护眼时期。这两个阶段抓好了,后面阶段即使学习压力加大,再发生近视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预防近视,幼儿阶段才是源头,小学阶段是关键。处于这两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还很强,生活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家长若加以协助和引导,那么一生不近视,完全是有可能的。

  储备度数是不是越多越好?当然,并不是远视储备量越高越好,绝大多数3岁儿童通常有200-300度左右远视,为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远视储备,能起到避免或延缓未来发生近视的风险。若此时远视已不足100度,则未来发生近视的风险极高。

  随着年龄增加,眼睛发育长大,远视降低。到10-12岁时,眼睛逐渐发育为正视眼。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天生有高度远视,会影响视力的发育,需要及早发现,干预治疗。要在2-3岁时就到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

  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可预防近视

  市四院视光中心主治医师张绍刚称,“户外阳光下活动”一直是近几年眼科学界预防近视方面的热门话题。科学研究发现,充足的户外活动能够推迟近视发生,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式是户外活动,有效成分是“户外”,而非“活动”,每天在户外多待40分钟,近视发病率就可以降低9%。

  阳光能促进身体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抑制眼轴的增长,从而控制近视,户外的大部分物体都离得很远,即使不去看它也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保护性离焦,让眼球更自然发育而非过度生长。

  近年来,专家们已达成共识,“户外活动时长”是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独立保护因素。其保护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因为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十倍,所以,预防近视不能“宅”在家,每天户外光照至少2个小时,一周户外光照不少于10个小时,能有效预防青少年近视,户外活动时间不要求是持续的,可以是间断性的、累加的,但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定要达到2小时以上,才会起到很好的预防近视的作用。对尚未近视的孩子来说,充分的户外活动可以很有效地预防近视,但若每天户外活动不到半小时,则几乎很少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对已经近视的孩子而言,虽然控制近视作用有些减弱,但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也意味着室内近距离用眼的减少,因此依然值得提倡。





上一篇2023年辽宁省全民健身活动超3000场次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6.49%

下一篇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大大减缓近视发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