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可不是青菜,而是炸白薯片与炼过的饴糖汁拌在一起,出售时装入特制的铜托盆中,堆成一座小山似的上面撒白糖和切得极薄的金糕片,金黄的炸薯片、白白的绵白糖、紫红色的金糕片,另点缀一些青红丝,鲜艳夺目,京人称之为“茶菜”。它源于清代,旗人喝早茶,有一小碟甜食相伴,以解清晨口苦之感,因此传下来均称之为茶菜,确实与喝茶相关。

 
 
说到食品的颜色,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对菜肴的评价,首先就是“色”,讲究色、香、味、声、形,确实含着较深的文化底蕴。
 
 
菜肴的色实为满足视觉享受的,这是给人的第一感觉即视觉。这种色一是食物本身的颜色,另一则是烹调后的颜色。这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艺术色彩,对人的食欲起到刺激或抑制的作用,菜肴的不同颜色对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以下几方面:
 
白:给人以洁净、清淡的美感。如山东菜糟溜三白、芙蓉鸡片、奶汁白菜等。
 
红:给人以浓厚的兴奋快感,也有似乎酸甜的感觉。如番茄大虾、樱桃肉、菊花鱼等。
 
黄:给人以鲜美、清香爽快之感。如玉米全烩、锅塌豆腐、干炸里脊等。
 
绿:给人以鲜活的自然感。如香椿杏仁、清烧西兰花、蒜泥刀豆等。
 
浓茶色:给人以浓郁沁香之感。如虾籽大笋、松鼠桂鱼、黄焖栗子鸡等。
 
重枣色:给人以醇厚浓香之感。如红焖肘子、酱牛腱子、元宝扣肉等。
 
 
中国传统菜肴很重视色彩,讲究色彩搭配,目的在于刺激人的食欲。家庭菜肴也要尽量达到这个标准。如赛香瓜:西红柿与黄瓜片合并撒白糖,据颜色可改名为“翠竹红梅”。银耳水发后与黄瓜片合拼,名“雪压青松”。香椿黄豆过去就叫香椿豆,现在可据颜色改为“翡翠金珠”。老北京传统小菜中有豆酱,就是用猪肉皮与青豆、胡萝卜、豆腐干等在一起,肉皮冻凝固后即可。原作用 酱油调色。在此菜基础上进行改革,另起炉灶。用料改肉皮为猪爪,去掉豆腐干加藕丁,免去酱油加黑木耳,构成红(胡萝卜丁)、黑(木耳)、白(藕丁)、绿(青豆)、黄(黄豆),改名为“五彩猪脚冻”,既有营养又美观。色泽洁白的猪脚冻中含黑白红绿黄五色,继承传统而又有所发展,较传统的豆酱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又是质的提高。
 
 
秋凉季节各种果子先后上市,以核桃、栗子领先,落花生殿后。鸭梨、苹果、柿子等鲜货,也先后走进市场。在干果中,栗子在北京独具特殊地位。久负盛名之北方干果食品糖炒栗子,多年来以京都特产而享誉海内外。
 
栗 又称“板栗”,多产于辽西地区,京都之北部如怀柔、密云均有栽培,而成传统。栗木坚实,供制地板、枕木、矿柱、船舵、车辆等用。树皮及木材可提栲胶,叶可饲柞蚕。
 
传统糖炒栗子是人工炒,用大粒沙子,炒时加饴糖,故称糖炒栗子。抗日胜利后,西单牌楼北大街舍饭寺西口外有一食品店,秋后经营糖炒栗子,质量好味道精,被誉为“栗子王”,原来的字号知者却不多。




上一篇五谷磨房:养生系网红的养成攻略

下一篇养生吃货的选择——五谷鱼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