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1)饮食宜忌,指饮食调和、饮食卫生、饮食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是饮食养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饮食所宜一是食宜新鲜。新鲜、洁净的食物,既保持了其中的营养成分,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还防止了病从口人。若进食了腐败变质或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必定会损害机体,导致胃肠等疾病的发生。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提倡讲究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和腐烂的食物,避免食之有害。
二、是食宜细软。孔子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细软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不会损伤脾胃。而坚硬之食,消化较难,特别是筋韧的肉食,不煮软烂,更易停滞伤胃。故《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明确指出:“一切肉惟须煮烂”。
三、是食宜细嚼缓咽。进食时应从容缓和,细嚼慢咽,这对消化有很大帮助。因为在细嚼缓咽过程中,使口中唾液大量分泌,能够帮助胃的消化。同时,细嚼使食物充分磨碎,减轻胃的负担;缓咽能避免急食暴食以及吞噎、呛逆现象的发生。所以《养病庸言・六务》说:“不论粥饭、点心、肴品,皆嚼得极细咽下”。
四、是食宜专致愉悦。《千金翼方・养性・养性禁忌》中说:“食勿大言”、“饥不得大语。”说明古人主张进食时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不可一边吃饭一边思考其他事情,或边看书报边吃饭等,如此心不在“食”,既影响了食欲,纳谷不香,又不利于消化吸收,久之还会引起胃病。乐观愉快的心情可使人食欲大增,并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反,如果在忧愁、悲哀、愤怒等情况下勉强进食,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而乘犯脾土,妨碍脾胃纳运功能,出现食欲不振或脘腹胀满疼痛等症。所以古有“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人之当食,须去烦恼”之说。
另外,在食后保健方面,还有食后宜漱口,可以除口臭,防龋齿,保持口腔清洁;食后宜摩腹,以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加强胃肠的消化功能;食后宜缓行,有利于胃肠气机流通,增进消化吸收等。
(2)饮食所忌《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曾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不闲调摄,疾病竞起。”意思是说人们之所以进食各种食物,是为了滋养身体,但吃了不相适宜的食物,反而会危害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饮食养生也应重视其禁忌。例如“肉中有如米点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诸肉及鱼,若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等。(《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还有某些食物对某类体质的人有害,或者能助长某种病邪,也必须注意。《灵枢・五味》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如肺结核患者忌食辛辣,水肿患者忌多食咸,黄疸病患者忌食油腻,溃疡病患者忌食生冷粘硬等。特别是忌嗜酒过饮,历代养生家都有论述。如《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中谓:“酒多饮损寿伤形,易人本性。”万密斋指出酒性湿热,“虽可以陶情,通血脉,然耗气乱神,烂肠胃,腐胁,莫有甚于此者”(《养生四要・寡欲》),警示人们不可“以酒为浆”,无节嗜饮,致酒毒戕害脏腑,渗溢经络,影响健康而早衰。现代医学证实,过量饮酒可使肝的解毒功能锐减,引起急、慢性乙醇中毒,易患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癌、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痴呆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上一篇: 女性秋季饮食养生吃什么
下一篇: 中医饮食养生 五谷为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