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在张若虚的笔下,春、江、花、月、夜、白云、江浦、扁舟、小楼等客体与“人”这个主体通过场景与视角的不停转换,构造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言在意外、象外有象的诗性意境,具有无穷的审美趣味。诗人从江上美景入笔,对月沉思,由月之永恒引发出对时空无限的感慨,继而睹月思人,以月下人间的悲欢离合为对象,抒发对人间的万缕深情。月升月落,心随月游,诗人的诗笔从月夜写到内心,从理性追问写到情感低吟,由是达成“物境”与“情境”的高度统一,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永恒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无尽思考。
《春江花月夜》对后世影响巨大,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中都能找到此诗的影子。譬如苏东坡,其关于“永恒”的探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恰似“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续想。其关于“月与离别”的咏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恰如“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的共鸣。
《春江花月夜》一诗清丽妙曼、轻盈宛转、深邃朦胧,其背后却自有一股追寻不朽的坚韧气骨与进取雄心,使后世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邓田田)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立冬丨冷雨欲成雪,高风催过云
下一篇: “红”在我心里的那对红大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