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说起弥封、誊录制度,简直是太严格了,严格到苏东坡居然打赌打输了!这个故事还得从一个叫李廌的说起。李廌是苏东坡看好的人才,苏东坡对他颇为欣赏。有一年李廌去参加省试,刚好苏东坡知贡举。在判卷子的时候,苏东坡对着一份试卷“呵呵呵”地傻笑,心里特别高兴,还在试卷上手批数十字。大概觉得这样还不过瘾,苏东坡又跑去跟黄庭坚说:“这一定是李廌的试卷!你看看,多么优秀!”

  黄庭坚认为这可不一定,苏东坡却信心满满,于是这俩人就打了一个赌。结果等到拆封对号的时候,苏东坡有点无语,因为那份试卷的主人是章持,他以为的李廌压根就没有被录取。更凄惨的是,李廌大概不适合科举考试,他虽才华横溢,却考运不济,终身都没有及第。

  然而再严格的防作弊手段,也很难控制一些人想顶风作弊。有些书商瞄准了部分考生想走捷径的心理,居然出版了一些供考生夹带入场的小册子。在北宋中叶以前,考生夹带入场的多为手抄本,“皆是小纸细书,抄节甚备,每写一本,笔工获钱三二十千”。

  到了北宋末,除了手抄本以外,还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小册子,《宋会要辑稿》中就记载了当时考试舞弊的情形:“蝇头细字,缀成小册,引试既毕,遗编蠹简,几至堆积。兼鬻书者,以《三经新义》并庄、老、字说等,作小册刊印,可置掌握,人竞求买,以备场屋检阅之用。”

  据说后来到了南宋时期,这种用来考试作弊的小册子居然在建阳形成了产业,而这种小册子还有了名字,叫“夹袋册”,在当时被高价竞售。买到这种小册子的考生,为了将小册子带入考场,也是绞尽了脑汁,有的装到鞋垫下面,有的塞进餐具里……当入考场解衣检查的时候,每次都会有一些考生的小册子被搜检出来,但即使身边的例子再惨痛,也总有人铤而走险。

  只是,就算一些人考试作弊成功了,那他们以后的人生,也能通过作弊来完成么?所以,考试这件事,还是要诚信呀!

  古代考题也疯狂,处处都是“扣分点”

  当克服了一切有关于考试的困难,坐在考场准备答题时,古代考生与我们现代人都将面对同一个灵魂拷问:这考卷上到底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没复习到的部分都出现了?

  往往这种一头雾水的考题大多数都是唐代的经帖,宋代的墨义,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的填空题。就拿唐代的经帖来说,考题主要是为了考查考生们对于经典知识的熟悉程度,也就是考生的记忆力,但出题方式好听点叫“刁钻”,愤怒点叫“缺德”!这种考题一般是遮掩经书的前后文,只留下一行,裁纸为帖,帖去其中几个字,考生要把这几个字写出来。

  宋代的墨义也没好到哪里去,考试内容的烧脑程度与唐代相当。根据马端临所见到的吕夷简应解试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考题。比如“作者七人矣,请以七人之名对”。又比如“见有礼于其君者,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请以下文对”。这些试题,想要回答上来,必须要死记硬背,想要考上,全凭借记忆力。

  诸科考试仅止于此,记忆力不行就考不上,于是大多数考生选择了进士科,因为进士科有开放型试题,除了经帖、墨义外,还考诗、赋、论,这样不仅不用完全死记硬背,还可以发挥一下文学才华,所以当时的考生都极为重视进士科。

  不过,就算是进士科的开放型试题也不是那么容易考过的,因为细化到答题与判卷的标准,依然要杀死考生们的脑细胞。诗赋必须遵守一定的写作规格,譬如对偶、音律、韵脚、字数等等,到处都是“扣分点”。尤其是韵脚,考官不仅要出题,还规定韵脚,一旦落韵,就直接“挂科”。据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记载,大才子欧阳修十七岁时在随州参加解试,即“以落官韵而不收”。

  除了这些条条框框的答题要求以外,古人跟我们一样,考试要学会答题的套路。尤其是近几年流行的作文套路,虽常被人们诟病,但考试的时候,手却很诚实。毕竟“一分一操场”啊!在南宋中期,曾流行起了一种套路作文,被称之为“永嘉文体”,主要是借经义结合史事来发挥对于政制与政事的意见,讨论如何可以让国家治理得到实效。这种文体曾一度在科考中引领风骚,只要能学会这种文体,就能减少“挂科”的几率。

  除了掌握考点与答题技巧以外,我们现代人还特别强调考试的“卷面问题”,不少老师都会反复强调要练字,“衡水体”便在这种考试要求下出圈了!其实,古代也有“卷面分”这一说法。在明代初期,朱元璋、朱棣,这对父子大力提倡书法,一时间帖学大盛。对于科考,国家明确要求用楷书答题,务求工整,这种字体被称为“馆阁体”,于是许多考生在平日里勤奋苦练。假如字很丑,就算是文采出众,最后也得“挂科”。

  你可千万别吐槽古代考试内容的奇葩,古代与我们现代一样,也曾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无数人都对此付出了心血。

  奇葩答卷上“热搜”,金圣叹是“废话文学”鼻祖吧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一千多年了,到底是谁太八卦

下一篇“舌尖上的中国”溯源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