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胡玲加入了一些妈妈群,群内妈妈们不时会交流各自的育儿经验,但胡玲觉得,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不一定就对自己孩子有用,且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年轻人,都没有经验,这种交流对于自身用处不大。
孙富贵也在朋友帮助下,加入了一些育儿微信群,群内老师有时也会发布一些文章,接受一些父母的咨询。但他发现,其中很多都是孩子年龄较大的家长,且不少是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了。适合他这个阶段的并不多。
“我们有学习的诉求和意愿,但现实的途径和相关的课堂并不多。”孙富贵说。无奈,只有自己摸索。
参照身边人
“也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方式来”
在几次交谈中,记者发现,孙富贵和胡玲在一些同等年轻的父母中要成熟得多,对育儿问题也有诸多自己的思考。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弥补自己为人父母的空白,也在为此做着积极的尝试和摸索。
胡玲把周围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的孩子都当成了参照对象。一次,看到同事的孩子在很生气时没有大哭大闹,只是说了一句“我生气了”,胡玲感到很惊讶,“这其实是孩子的自我情绪管理问题,但一定也和家人的教育分不开”,接着,胡玲就开始询问同事平时是怎么与孩子沟通的。“我也会观察周围的孩子,看到有我觉得好的,我就会去取经。但自己家的孩子自己肯定最了解,也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方式来。”
胡玲说,孩子4个月大时开始隔母乳了,“当拿得稳奶瓶的时候,我们就把奶粉兑好,待水温合适后,摆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主动去取,而不是帮他拿着它只管喝。”吃饭时,全家人达成一致,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提前喂,要么边吃边喂,要么大人饭后再喂,“总之不能让孩子养成过分自我的习惯。”
采访的当天,夫妻俩带着孩子在社区外的一个小广场上玩耍,广场周围摆放着不少涂着卡通图案的石墩,小家伙好奇,迈着晃荡的脚步往石墩奔去,两人没有阻拦,在身后护着孩子走了过去。小家伙伸出双手,抱着石墩跌跌撞撞来回转了好几圈,夫妻俩都没伸手,只是站在孩子身后。“不用太谨小慎微,他喜欢好动我们就站在身后,只要防着不受伤害就好了。”
胡玲也有自己的迷茫。现在孩子的教育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身边同事的孩子普遍大一些,经常会讨论在上学前给孩子上一些夏令营课程,或是报哪些课程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等。胡玲心想自己孩子虽还小,但也担忧自己以后会不懂孩子的心,不知道自己选的是否是孩子真心喜欢的。
孙富贵感叹道,现在变化太快了,不像过去老一辈养孩子了,只图孩子能够吃饱穿暖就好,也不能仅单纯用严厉的方式喝止孩子某些不当行为,比如孩子不能动的东西,以前会直接拿走。
专家说法
“偏向一种教育方法,让孩子按自己规划发展”是父母需注意的误区
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傅艳和她所在的公益组织长期关注家庭亲职教育,孙富贵参加的这堂课程,也有“云公益”的参与。傅艳介绍,在国外,亲职教育会伴随着父母的各个阶段,与其说是父母教育孩子成长,不如说是父母自身的成长过程,但亲职教育在国内还未成体系。
不过,年轻一代已开始认识到父母责任,这样的觉醒和意识意义显著。“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大批的孕妈妈都开始了生育前后的学习,开始从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的奶粉哺乳回归到母乳喂养,一些社会机构、社区也开始开设一些相关的讲座和培训课堂。”
但依然还不够。傅艳介绍,当下亲职教育的参与者中,有很多是因为父母自身教育缺失,“吃了苦头”才开始意识到需要重视家庭教育,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做父母,“尽管说不上晚,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而针对孩子不同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特质、心理以及相应的问题都应该有相应的父母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学会做父母,让他们承担起做父母的职责。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谨防微信群发酵负面教育舆情
下一篇:为什么多数孩子最终走向平庸?
相关推荐
- 第10个烈士纪念日,这场隆重仪式昭示了什么?
- 教育部明确5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 央媒聚焦:“预制菜进校园”,公众在关注什么
- 西安交大回应“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消息属实,其他学校也有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暑期研学市场为何频频暴雷 专家建议尽快厘清研学定位及监管
- 国民金融素养白皮书:推进金融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
- 从业者3000万,缺口达2000万,家政学进入大学本科
-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讲
- 中国目前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在校青少年的抑郁情况更为严重
- 警惕恶意抹黑清华大学的舆论倾向
- AI,正在污染中文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