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立峥 来源于: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选登
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2011-YB-346
课题负责人:曹立峥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师在农村乡镇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低下。这与全面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不适应的。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必须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毕竟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村幼教工作者懂得“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要让幼儿教师对自身工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因此,从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及需求入手,系统分析农村幼教特点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提出有效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模式,对于提高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尤为重要。
2、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入职时学历层次较低,专业水平不高,有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入职后根据工作的需要,很快就需要补充新的知识,需要提升学前教育方面的各种技能;再者,时代发展带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也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跟上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接受新的理念;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简捷的途径就是参加培训。
现实中,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现状令人担忧:其一,学习进修缺时间。部分幼儿园教师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不达标,而乡村幼儿园一般都是规模小、教师少、假期短或无假期,教师即使是参加函授进修,每年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参加学习;其二,在职培训缺经费。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加上乡村幼儿教师收人低,培训经费少之又少;其三,参与培训缺动力。由于农村家长缺乏幼教知识,观念陈旧,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管好”“吃饱”的低水平,教育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迫于种种原因无法到位,乡村幼儿教师也只有安于现状;其四,培训制度缺保障。
3、落实国家、地方幼儿教师培训培养计划的需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中规定:利用五年的时间全员培训一轮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
《岱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规定:自2011年起,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程。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吸引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优化生源质量。将幼儿园园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园长、教师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名园长、名教师培养,发挥其骨干、引领作用,带动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本人的工作需要和研究兴趣
本人在教育行政部门做学前教育教研员,指导、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是我的重要工作职责。通过提高有效培训的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必要的工作手段。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我工作的需要。
一年的教育硕士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书籍的大量阅读,为我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签于以上几点,本人选择“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作为课题开展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探索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效机制,形成我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2、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改变以往培训内容的不适宜,方式方法的单一,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
3、有利于提升幼儿发展的整体水平。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对于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水平至关重要。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 教师培训 有效性
农村幼儿教师:是指工作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包括公办、民办幼儿园里的所有教师。
教师培训:是指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教师培养过程。包括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
有效性: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施的可行性是方案的创意、设计、理念、以及使其操作的的可行性,而实施效果则是目的的到达程度或结果。
2、培训的有效性表征
(1)培训目标有效。确定具体明确、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培训目标是实现有效培训的首要因素。我们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第一,培训目标应与《纲要》以及幼儿园发展目标相一致,并且能促进教育教学和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二,必须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只有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统一,才可能获得教师的最大投入;第三,把培训目标变成可操作性的任务。
(2)培训内容有效。好的培训内容是有效培训的基础保障。内容有效取决于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过程的起始环节决定了培训的目标,它通过收集、分析各种相关信息以判断施训方和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及对培训的需求,从而为决定培训的内容等作决策参考。需求性和前沿性相结合的培训内容,往往会使培训增效或达到高效。
(3)培训方式有效。培训目标的多层次性、对象的差异性、内容的复杂性、时间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的“学校教育式”培训方式,专家讲老师听、被动的、接受式的培训方式,都受到挑战和质疑。教师培训必须以教师为主体,只有把培训的自主权还给老师,让教师主动地参与,有效培训的价值取向才能得以实现。
(4)培训管理有效。培训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机制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过程进行有目的地控制的各种职能活动。对于兼有成人教育与在职教育特点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来说,培训的管理更应体现规范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实践表明,培训体制、制度建设以及弹性化的学时学分管理都是卓有成效的。
(5)培训评价有效。制订专业的评价标准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评价、反馈系统建构应包括:反应评估,即学员是否喜欢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否有用,学员的课堂反应是否积极;学习结果评估,即学员经过培训学到多少有用知识,学员的能力有多大的提高;工作表现评估,即学员的工作表现在培训前后有无变化,变化多大,工作中能多大程度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业绩评估,即培训前后保教质量是否有所提高;建立学员档案,即采用描述性记录、量化反馈,并深入到实践流程。
(二)研究依据的理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于实践。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来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2、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论:教师要提升自己就要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在我国现阶段,入职后的教师终身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参加各种培训。
3、有关法律和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教师要开展继续教育。国务院发展学前教育的《国十条》规定,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争取在五年制之内,对所有园长、幼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各地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把教师培训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4、“德国普通教育之父”第斯多惠(1790~1866)教的原则以及教师观: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应遵循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培训、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幼儿教师培训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自身的需求以及教师本身的能力水平,使得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培训应考虑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对培训内容、方式的需求;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应注重引导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对教育活动的自觉而深入的反思及对教育经验的批判性总结;要真正实现培训目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层意义,从中探究教育的规律,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以检验。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应尊重的人的发展需求,满足幼儿园教师各阶段相应层级的需要。
6、教师成人学习的理论:教师有一定系统的专业知识途径;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期待的可能状态;教师学习需要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学习需要内化、实践践行;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自觉意识、态度。
7、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素质各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的发展及其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为了不断地追求自身专业的发展,主动学习、接受新知识,增长、更新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才会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三、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近年幼儿教师培训得到普遍的重视与支持,幼儿教师培训规模、质量、层次都有大幅度提高。关注并研究幼儿教师培训的项目也有所增加,但与其他类别教师培训研究相比还显得薄弱。通过多种途径,笔者能够搜索到近5年的相关研究文献或成果不到200件,能够购买或下载完整成果或电子文档的不到100件。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文献很少,本文就国内学者2005——2010年发表的相关的论文、专著或课题成果进行综述如下:
(一)研究关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现状、问题原因与对策等。湖南师范大学田景正等在湖南省长沙县、邵阳县、古丈县调查分析后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培训热情;走出去参与短期培训、教学比武是农村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主要方式,仅限于园长与个别教师;送教下乡实际上是省、市示范幼儿园送到县级幼教机构再辐射到农村,次数少且不适应农村实际。
(二)幼儿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农村幼儿园教研活动极少,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有自我教育需要,但只有少数幼儿教师有明确的成长目标与计划,成长条件限制了更多人自我提高。田景正、翟媛媛、王福臣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该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质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待遇,制定培训计划,加大经费投入,创造培训机会,改善培训条件;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要构建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营造合作的教师文化。农村幼儿教师要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
(三)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彭国平、夏宇虹主要论述了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一是立体开放式的幼教培训模式,强调训时间全天候、培训地点全方位、培训形式多层次、培训内容多样化和培训方法多重化;二是自我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由学员自己来讲授培训教材的短期培训形式;三是多向性案例分析培训模式短期培训;四是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五是加强园本培训。南通大学王杰认为,农村幼儿教师受欢迎的培训形式依次为参观观摩式、教学展示式、课题研讨式、讲授式、师徒结对式。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没有搜集到国外在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方面的相关文献。以上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文献综述,关于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的理论文献很少,实践研究几乎没有,因此,综述起来非常困难。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目标
本次研究,以泰安市岱岳区1183名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她们培训的现状及需求入手,分析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梳理培训内容、方式和方法,构建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有效培训的模式、内容,培养一支教育教学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幼儿教师队伍,使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内容
1、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
湖南师范大学田景正等在湖南省长沙县、邵阳县、古丈县调查分析后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培训热情;走出去参与短期培训、教学比武是农村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主要方式,仅限于园长与个别教师;送教下乡实际上是省、市示范幼儿园送到县级幼教机构再辐射到农村,次数少且不适应农村实际;园本培训应为幼儿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但农村幼儿园教研活动极少;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有自我教育需要,但只有少数幼儿教师有明确的成长目标与计划,成长条件限制了更多人自我提高。
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泰安市岱岳区各类别幼儿园、专业发展个阶段教师的参训现状及需求,特别是新《纲要》改革以来的幼儿教师培训内容、形式、时间、效果等,通过以前留存的资料以及问卷方式作详细了解;同时了解岱岳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如学历达标率、专业合格率、工作量、学习状况、信息享受状况、经历拓展状况、研究状况等。
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依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结合前期调查的结果,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培训模式的利弊,移植借鉴国内外新的培训理念和方式方法;在岱岳区几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设立培训实践基地,从立体培训、案例分析培训、参与式培训、自我反思、集中培训、园本培训、远程培训等方面进行培训实践研究;跟踪个别被培训者,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随堂听课等方式了解培训效果,观察记录培训者培训前后的转变,用具体的对比数据和多角度的详实访谈证明培训对于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形成初步的具有实效性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具体内容、方式、以及具体策略、评价等。
(三)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各类别、各层次幼儿园及教师,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状态,培训经历、评价及需求。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基地的实践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形成一套能提高我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较强的、完整的培训模式。
3、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文献资料,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研究。
4、个案研究法:针对被培训者的个案,跟踪、观察、记录、评价培训后的转变,根据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培训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分三步完成。
(一)准备阶段(2011.07—2011.11):搜集相关资料,形成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实践阶段(2011.12—2013.08):
1、探索有效培训的具体架构:2011年12月—2012年4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及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探索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内容、方式、策略及评价。
2、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实践: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不同的乡镇、不同层次的幼儿园进行提高有效培训的实践,并通过新的问卷和访谈,寻求有效培训的新架构。
3、归纳总结:2013年4月—2013年8月,针对培训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效果反馈情况,对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有效培训的架构进行修改、完善,整理研究过程中的优秀案例,形成案例集。
(三)结题阶段(2013.09—2013.12):形成“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报告,组织结题。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1、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论文 调查问卷
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模式、内容研究等相关论文
3、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相关论文 案例集
4、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 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1、人力保障:本课题组成员文化层次较高,且来自基层,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每个人都能承担一定的子课题研究,有着极高涨的研究热情和能力,所以研究的人力资源完全可以保障。
2、经费保障: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他们对本课题十分关心,亲自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形成一套可行性较强的适合我区幼儿教师参与的培训机制。以提高我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所以研究经费完全可以保障。
3、资料保障: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课题研究人员要阅读大量的有关教师培训。
上一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实践策略研究
下一篇: 普及学前教育视野下我国民办幼儿园生存状况及发展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