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马洪玲   热度: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选登

  课题名称: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研究对策
  课题编号:  2011-YB-180      
  课题负责人: 马洪玲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建设适合孩子成长发展的活动模式,确立了以“活动区”为主的教育,旨在从园本出发,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利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充分彰显幼儿的个性,使原本就拥有不同特质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发展。但目前,我县因幼儿园资源不足,如:师资配备不足,班额过大、活动室空间不足,材料的搜集、投放困难以及教师观念认识等种种原因,使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常流于形式,盲目借鉴,表面上开展得红火,却没有真正发挥活动区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因此,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本此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形成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进入活动区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选择,从而培养选择的能力,发展其个性。活动区的玩具架摆放整齐,分类清楚,幼儿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幼儿三三两两地在一个活动区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相处,彼此信任,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幼儿专心使用各种物品,进行各种活动,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真正体验到“玩中学,学中玩”,在探索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为一种能力。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1、课题概念界定
  “活动区活动”, 也叫区域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在我国,该概念更多地被称为“区角活动”,是指一个有规则且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情境,投放活动材料,幼儿能够在这里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有效地且有系统地完成某种学习活动,或达到某一学习目标。
  2、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不仅告诉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更体现了当前培养孩子发展的全新教育观。首先,对幼儿个体而言,我们培养的应是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孩子,决不能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其次,对孩子整体而言,教育要面向全体,决不能面向少数孩子,要关注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再次,应更多涉及运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活动去体现发展的可能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2)多元智能理论的优势
  作为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先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通过亲身实践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孩子不同的天赋智力类型而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更能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多元智能理论既告诉教师需要了解每位孩子最擅长和最薄弱的智能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又告诉我们教师有责任去创设多种环境,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使孩子们强项更强、弱项渐强地成长起来。
  (3)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知识来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发展来源于孩子们的动手、探索和实践。因此,活动区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课程理论观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下,我们教师要树立起幼儿是快乐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的新理念,树立起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帮助者、促进者的教师角色理念。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起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区域活动教学模式,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三、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纲要》颁布以来,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各幼儿园广泛开展并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题教学的辅助,都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相关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如《区域活动现状思考》、《幼儿园区角活动》、《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的融合》、《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等。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演化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而区域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观,个别差异观。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完全是自主的,他们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集体教学时,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方式,给学习活动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许多幼儿园形成了区域活动系统操作模式,创建了多元、丰富、开放的教育环境。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创设多种区域活动形式,让拥有不同特质的孩子都在认知、艺术、情感、能力等方面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发展。
  (3)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有观察、指导、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通过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教育目标达到最佳效果,形成在活动区中教学操作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4)提升家长区域活动教育理念,达成家园合作,更好的利用家长资源。
  (5)建立幼儿区域活动规则,帮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6)学习性区角的创设、材料投放、指导,构建区角与主题教学的联系。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报告: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
  (2)优化设置活动区策略研究: ①活动区设计和材料搜集投放策略的研究。 ②活动区活动和主题结合策略的研究。
  (3)活动区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①观察分析策略的研究。②合作探究式指导策略的研究。③引导和总结语设计策略的研究。
  (4)活动区活动评价策略的研究。 
  ①材料评价的研究。②活动过程评价的研究。③教师和幼儿行为评价的研究。
  (5)幼儿区域活动规则的产生与建立。
  (6)区角与幼儿主题教学紧密衔接,创设学习性区角,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加深幼儿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积累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
  3、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观察记录法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的循环研究过程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育实践。
  (1)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将理论知识、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及时地运用到实践的研究中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2)经验总结法:对每个阶段的研究结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下一步研究提供资料,以便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3)观察法:在活动中及时观察幼儿,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记录备案,分析其性质,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文献资料法:从网络、书籍中查找和收集详实的资料和信息,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确立课题方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2、第二阶段:初步理论研究阶段
  调查了解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认真研读,提炼升华,写出调研报告。
  3、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1)按课题实施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按照以下三个领域课题逐步开展课题研究:①优化设置活动区策略研究。②活动区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③材料评价的研究。
  (2)研讨优化活动区活动中的典型性案例,组织观摩和交流学习,查找幼儿园活动区活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师指导的有效行为,把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研讨,撰写研究分析与阶段总结。
  4、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①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
  ②撰写课题总结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以及推广的意义。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1、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调研报告。
  2、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领域报告。
  3、反映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图片、影像资料。
  4、用论文形式总结阶段性研究心得与感悟,形成研究成果。
  5、《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结题资料成果汇编。
  7、形成《学习性区角的创设与主题教学的联系》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
  课题组负责人马洪玲老师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近年来从事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相继获东营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东营市“教学能手”称号,在全县执教公开观摩课教学。撰写的论文《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实践》、《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广饶县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诗歌《芦苇》(歌颂幼师之作)等论文多次在市级以上教育部门获奖。1999年被聘任为县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1992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06年,荣获东营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市实施学前教育“三动”模式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个人”。同年,被评为广饶县“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现正在申报“东营名师”称号。课题组成员3人是乡镇中心幼儿园业务园长,7人是县兼职教研员,其中,有3人已经担任过“十一五”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大多成员年轻有为,有知识有才才干,是我县学前教育的骨干力量。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实施,这些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集体教学形式,积极地进行灵活多样区域活动教学探索,大胆进行活动尝试,为本次课题研究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完备的课题研究条件
  我县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县”,单位领导重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理念先进,重视教学形式改革,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保障。单位为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平台,开设了教育网,为搜集、查阅有关资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遇到的困难、疑惑问题,我们将聘请知名专家指导,确保通过立足活动区的活动课题研究,构建活动区高效能的教学形式,提高我县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在跨班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教育部高考改革配套意见:选考科目以等级制取代百分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