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文史长廊 作者:佚名 热度:
在中国的一些早期石窟中,我们不难发现,飞天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印度天女阿卜莎罗的影子。不过,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飞天的形象愈加含蓄,性别感也大大减弱。同时,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探索,中国飞天的形象越来越立体与完整,飞天轻盈飞翔的特征也被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找到了使飞天腾飞的秘密,那就是要给它一个轻盈的身体,要有自然飘动的飘带或衣裙,于是飞天们也纷纷穿上了时装,飘带加长,短裙又换成了长裙。这样一来与印度飞天的面貌越来越远,而这正是飞天走向中国化的开始。”
——《飞天艺术》第五章 云冈石窟的飞天
莫高窟第290窟北壁上部飞天
飞天形象在中华大地上飞速成长的时期,实际也映衬着整个时代的艺术审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早期,全国各地石窟都有着各自的地域特色,但又互相影响。到了隋唐时期,受到中原艺术的影响,各地风格开始逐渐统一,华丽的色彩与强劲的线描结合了起来。尤其是到了盛唐,政治空前稳定,佛教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些壁画飞天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盛唐艺术那雍容大度的精神,以及艺术家们娴熟的技艺与充沛的创造力。
云冈石窟第10窟明窗顶部飞天
从古至今,无拘无束的飞天寄托了多少人美好的憧憬与幻想,成为了多少人日常生活中的灵感来源。关于飞天,可以聊的还有很多,包括不同朝代飞天的绘制方法,以及不同时代飞天 的审美变化等等,翻开《飞天艺术》,这场巡礼还在等待你亲自前来观摩。
目录页可放大浏览
作者:赵声良
赵声良 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
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获日本成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美术史专业),2009年入选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019年5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曾先后受聘为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台南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敦煌艺术与中国美术史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主要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甘肃石窟志》《敦煌石窟艺术总论》《敦煌石窟美术史 ( 十六国北朝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等。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漳县三岔镇 林语堂笔下的陇上名驿
相关推荐